《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0)

2012/8/14 9:56:38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第三章 辩证法

  这一章通常被称为"辩证法",它和上一章"唯物论"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唯物论"概括的是"世界的物质性",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末本章的内容则是"世界的辩证性"。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即世界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着的问题。认为世界具有"辩证性",就是指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着的。

  这一章在框架结构上分为三节:第一节讨论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其中的理论要点有联系、系统、发展、过程、规律以及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其基本思路是: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所以,要理解辩证法首先把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对立。进而要理解联系、发展范畴,然后,理解什么是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理解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观点的若干基本环节。

  第二节讨论了量变质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基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主干。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这里的两个规律正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世界的联系和发展:量变质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的状态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指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揭示了发展就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全过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和基本方向是前进上升的,而发展的具体途径和道路则是螺旋式的或波浪起伏的。

  第三节专门讨论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正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本质,因此,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辩证法全部规律的实质。也是整个哲学体系中所有"辩证关系"的实质。要深入理解辩证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基础上的展开,同时矛盾双方有着性质和地位的不平衡性,从而有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区别。对于矛盾的这些特征的体会和运用形成了矛盾分析方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般考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对立点是: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②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③是否承认矛盾是对立的焦点和实质。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重点考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2)联系的普遍性

  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

  ②每一事物都与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外部联系)

  ③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整体联系)

  ④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中介联系)

  (3)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当前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二)联系与系统【重点考点 难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

  1.系统是由普遍联系而形成的事物的存在状态。

  2.系统的主要特征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有机整体。系统和要素的联系是深化了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①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只能存在于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各孤立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

  ②系统中要素的性质、功能要受该系统整体的制约。

  (2)系统的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结合方式即结构。系统结构对于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系统的层次性。

  (4)系统的开放性。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